向北方 李象群艺术展10月27日沈阳开幕
2019-11-166367

著名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先生的沈阳首次个展《向北方》将于2019年10月27日—2020年1月6日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举行。开幕时间为10月27日下午3:30。

据悉,展览将囊括李象群先生2005年至2019年间的代表作品、手稿及两部相关纪录片,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思想,对于受众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了解李象群先生艺术思想和创作维度的机会。
在这个让人迷惑的时代,新媒体带来的认知与传统文化交叉与冲撞,使大众困惑、盲目竞争、冲突无尽。李象群的艺术却在此时以一种近乎微妙的方式应对这变化无常的时代,记录着一次次穿越,展现对于本质的哲思
李象群的艺术状态是纯粹的,其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又一种捕捉与呈现,在创作的空间中,非现实的捆绑冲撞现实的生命,蹊跷而又神奇。请观者跟随其艺术作品的脚步,走入展厅,走入艺术家的内心深处。
本次展览选取的作品,穿越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并植根于当下语境。通过雕塑语言再现的努尔哈赤与康熙大帝,其一代枭雄的气概与担当,是沈阳的精神和气魄;《堆云、堆雪》鉴于清宫文化的背景,奇袭当下,试问无法连接的场景,突显艺术创造的直觉。更有新中国革命之烈焰,成就《红星照耀中国》等,在时代风雨中,毛泽东及他战友、行太行山、 颂延安,描述生命的灿烂辉煌。雕塑家李象群还以其本我姿态,与其同行,感知生命中的情感,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心无旁物。其作品闪现冥想式的自性之光,大爱无疆。
体验其雕塑语言自然的外化,用具象阐释人文精神,是艺术家生命随着自然的本质的美的一种解脱。

李象群自北方土地哺育中成长,其作品贯穿东西方文化与美学思考,此次展览是其回到东北后的首次个展,庄严又浪漫、是非现实的意的畅想,现实中具象的超然,让人们振奋,是无法注解又无法无天的自由,疯狂极至的可观可叹的艺术,不断流淌的思维主流,初次亮剑。人类的艺术一定是翻越了上下千年,不朽的傲古,再借它几千年长青永驻。其意想云里风里,在人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策展人   张燕楠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北,假星辰而辨向,亘古如是,遂为上也。刘勰之《文心雕龙》称“经”为“恒久之至道”;又闻,南北之道谓之“经”。缘经而上,觅至善之道,必尊北为向。以北为归,帝王皆寻其势于紫微,故北向冠于三垣四象,北极之太乙亦得名“帝星”。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是为道也。以本相之感,消刻意之精,以无有之势,显厚重之积,盖“向北方”一曰:寻道于辰极太一;次之,象群先生生于北方,蒙风雪之淬炼,乘边地之广阔,感苍茫于胸襟,念水土之本色,则“向北方”二曰:纵情于北国故里;再者,览中华国运兴衰,北方皆为圭表升斗,安北方者方可称帝国盛世,故此,“向北方”三曰:论古今于须臾方寸,赞吾中华盛世于今朝。

《向北方》,乃象群先生回归本源的表征性活动,其思想深处籍重返本源追寻世间终极之道,再现绵延流淌的历史。然则,“向北方”并非驻足此,这“向”字便标注出意向性投射之“动”。此次展览旨在使观者感受象群先生雕塑作品之“动”,而透过这诸多“动”像,我们可参悟他深刻的历史观和艺术观。

象群先生的作品着力表现时间的流动性。他通过解构《堆云·堆雪》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完成了现代性的置入与时间流动的书写;在《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主题的作品中通过对伟人目光与神态的刻画,将我们引回到悠远的岁月;在《道》的空白面孔上,实现了瞬间跨越永恒的效果;在《努尔哈赤》和《康熙大帝》中通过人面置换移动了年代的坐标,完成了时光绵延的再现。这些作品都在将复杂的历史意识与哲学思考通过赋型于影像,实现了对时间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在雕刻时光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法不断创新,保持着对自我的超越。

总体看来,象群先生构建的并不是身体的影像,而是影像的身体。身体是个体的躯壳,是固化的物理存在,是历史中瞬间的显现,这种显现无法展示、标识历史的流动与真相;影像是情境的再现,是处于历史语境中主体的讲述,是人与世界的交流,是由能动的躯体与流淌的时空的对话。因此,影像较身体而言更具流动性、更有历史感,影像更有可能穿越时间的记忆,如幽灵一般超脱于生死的持存。这就是阿甘本所说的“魅像”,即身体的“运动能量与记忆立下契约。此处的契约指的是阿比·瓦堡(Abg Warburg)所强调的借想象性主题的原型和重复,表达“变动的生命”。瓦堡以运动中的身体再现呈现“变动的生命”。为了表现历史中存在的生命和时间,象群先生并未塑造身体的影像,而是赋予影像以身体。这影像自然不是现成之物,亦非物理的存在,它是慈禧裸露的瞬间,它是《道》中各种动物躯体的组合,它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神采飞扬,它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市井稚气,它是《太行山》的移步掠影,它是《康熙大帝》《努尔哈赤》马背上的神秘面容。

纵观上述作品,静而思之,或许我们会领略象群先生的深意:当影像在时空中流动,它如幽灵,充满了虚无所敞开的空间,拖拽着我们体验着时间的飞逝,唯有主体将意向投射的一瞥,捕捉住了那个魅影,它时而有头无面,时而吴带当风,时而嫣然一笑,时而惘然若失,时而衣冠楚楚,时而私处尽露,而这一切魅影的固化都将如水的时间裹挟而行,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重返故地。这种捕捉,不似侦探觅贼,刻意搜寻。与其说“捕捉”,不如说是“相遇”,然而,“相遇”一词又将主体投入进影像,而失去独立性。这种捕获似蓦然回首,恍然一瞥,惊鸿一现,魂牵梦绕......远离处心积虑,恰似信手拈来,这便是雕塑艺术的化境。

当时间在单个形体中成功地流淌着,那无法遏制的滴答声模糊了静止与运动、时光与影像。作为结果,个体的生命不是被历史抹去,而是完美地融入了“存在”这条无底无岸的河流中,奔涌向北 …… 观者,则身在北国故里,匍匐于在艺术脚下,进入澄明之境。
李象群
LI XIANGQUN


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将“新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所表现的肖像人物带给人震撼与感动,雕塑在他的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显示出艺术家思想的强大力量。其雕塑代表作品有《堆云·堆雪》 、《红星照耀中国》 、《阳光下的毛泽东》 、《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多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国际奥委会等收藏。艺术创作的同时,李象群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了大批的艺术人才。为中国雕塑力量的延续做出了贡献。